


和村苹果是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的特产,这里是1万余亩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基地。2006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,已成为当地的“名片式”农产品,年产量2.5万吨,是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去年风调雨顺,苹果大丰收,全村1000余户果农收获了1100万公斤,然而丰产不丰收,这些本该大卖特卖的苹果竟成了果农们的梦魇,到目前为止还有百万斤苹果尚无出路。 【详情】


3月7日淮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的一条《烈山区宋疃镇和村:百万斤苹果滞销》消息在微博上走红,短短几小时阅读量便突破了2万。

3月9日晚,一篇《淮北和村百万斤苹果滞销,果农欲哭无泪!你能帮帮他们吗?》微闻从淮北网微信公众号上发出后,再次在网上引发关注,不少网友希望伸出援手帮助果农。

3月10日人民日报、人民网、环球时报、财经网以及本地网络大V也在微博上发文声援和村果农。从网络到报纸再到电视,一时间,关于和村苹果滞销的消息在全国铺开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此事。

而与此同时,淮北日报社动员全社力量,开始筹划了一场“拯救果农”的社会行动。从城管到交通、从市区到区县、从线上到线下,淮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,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促销滞销苹果活动。
2 天时间,200 余户果农在相城卖出了11 万斤苹果!
在全国苹果行情低迷的情况下,苹果成了果农们眼里烫手的山芋。而在大家的努力下,滞销的苹果全城热销!
淮北,一座有着100
余位中国好人的小城,一座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的能源之城。然而在和村果农遭遇困境时,这座小城用它流淌的爱心热血,创造了一个逆市奇迹。【详情】

相城“中国好人”
踊跃购买苹果
3月12日,淮北日报社发起了爱心苹果大促销活动,为和村果农销售滞销苹果。在活动现场,彭庆英等20余名“中国好人”也来到了现场,他们纷纷慷慨解囊,购买了几百斤苹果,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。【详情】
我是志愿者
我为和村苹果代言
两天的时间里,志愿者们除了当好果农助手,还认真做好环境清理工作。在志愿者的协助下,各爱心售卖点均秩序井然、人走摊净。他们说,作为志愿者,“能为和村苹果代言,我们是既骄傲又自豪,还很有成就感。”【详情】
我要把最好的苹果
卖给大家
“大家你要五斤、她要十斤,这一天相当于我们自己卖好几天的。”果农李爱华开心地对记者说,没想到他们有了困难,这么多的好心人都来积极帮忙,“感谢淮北日报社,我一定要把家里最好的苹果卖给大家。”【详情】
城管助力
爱心苹果销售
和村苹果滞销的消息在淮北日报全媒体平台发出后,引起了市城管局及城管支队负责人的关注,不仅为果农专门开辟了6处临时促销点,加强路面管理,适当增大摊点面积,帮助果农销售苹果,城管队员们还组团前来购买苹果。【详情】
